挠头抠脚——小红书电商,尴尬

小红书一直想做电商业务,而且也用小红星、红猫计划等方式,不断跟电商平台合作,试图增强自己的电商相关业务的收入。

但是,大家都能感觉出来,小红书做电商,怎么就是没有抖音顺当,更不用说跟淘宝、拼多多这些原生电商相比。

按道理讲,小红书崛起靠的就是“商品购物指南”类的内容,这些内容做兴趣电商岂不是再合适不过?为什么这类电商小红书做起来就是磕磕绊绊,而且似乎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呢?

最大的问题就是,小红书和卖货存在天然的“对立性”,搞不好,就会直接导致小红书“百度化”。

大家信任小红书,是因为小红书上是中立、客观、真实的商品使用体验。

但,一旦要卖货了,“中立、客观”肯定谈不上了,“真实”,那更是不好说了。转化率、GMV等电商指标,必然取代用户内容满意度和真实互动指标。

货卖的越好,大家很可能越不会信任小红书内的信息,也就更会质疑小红书的价值。最后用脚投票。

百度搜索现在为什么如此挣扎,不就是当人们发现现在有能取代它的服务之后,立马走人,毫不留情。因为你百度也曾经没有给用户一丁点的情面,眼睛里面只有钱呀!

但同样的问题现在也摆在小红书的面前。小红书本质上是一个种草平台,是ASP模型中的最典型也是最好的完成S环节的平台。现在也要染指“P”阶段,那“S”阶段的公信度立即下降,作为种草平台的价值也就会下降。

所以说,现在小红书确实很尴尬很尴尬。它手上握着世界上最多的购物意向人群(注意,是购物意向人群,不是实际购物人群,实际购物人群应该还是电商平台多),却又没有不伤害这些人群就能规模化变现的好方法。包括做广告,也不能太过分,以免伤害这些人群的体验。

那为什么抖音不存在这个问题呢?很简单,因为抖音主要不是作为商品种草平台而存在的呀,它是个娱乐为主的平台。

就像我做一款喜剧节目,然后在其中带货,没问题吧。

可是小红书,本质上是一个中立的商品点评节目,你一边以特别中立客观的身份点评商品,一边卖货,这不就等于一边当裁判吹防守球员犯规,一边还带球突破,这就无论如何让人感觉情况不对了。

这种夹生,恐怕就是小红书难做电商的根源所在。

也正是因为如此,小红书电商,以“做种草”为定位可能是最合适的。我为商品购买提供参考和依据,但我不直接卖货,也不直接提供卖货的链接出口。

这,其实就是“小红星”、“种草直达”这些产品能够吸引商家目光,能够最终活下来的原因。因为“小红星”最主要只是用于追踪从小红书到淘天的流量转化,它几乎只是作为一个监测工具存在,而并不是一个引流出口——用户并不能通过“小红星”直接从小红书中的内容直接点击链接到淘天。这么说吧,普通用户感觉不到“小红星”的存在,因为对用户端产品没有任何影响。

而“种草直达”虽然增加了笔记直链淘天的功能,但仅限于搜索推广的投放可用,“直接卖货”的意图也很也有限。

这么做可能有很多考量,但最大的谨慎很可能就是不想让普通笔记内容变成明目张胆的商家推广内容。

但,现在的“红猫计划”,则扩展到了信息流推广和视频推广,可以说小红书上几乎所有的主要广告位置都支持了,这进一步扩大了小红书“带货”和“电商”的属性与影响力。

按照这个趋势,小红书最终不就是一个大号的“什么值得买”嘛!为了广告的利益,小红书会压制一些原本客观但妨碍广告主的笔记内容或者评论吗?或者,会人为扩大一些对广告主有利的内容传播吗?

这些会大幅度影响小红书在用户心目中的公信力吗?

或者,会不会广告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越来越挤压普通用户非商业化笔记的空间呢?尤其是,现在已经有一些用户开始诟病小红书的“百度化”了。

看看小红书有什么样的更大的智慧,能兼顾用户体验和商业结果。此前,类似于小红书的大型UGC平台,比如知乎、B站,还有豆瓣都没有拿出很好的结果。

唉,甘蔗没有两头甜,现在这世道,流量不易,变现更难!小红书能够打破魔咒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如果你想了解:小红星、CID、UD、种草直达、红猫计划等名词,以及它们背后的一条龙逻辑。请移步我的知识星球,我专门写了一篇深入浅出的文章,未来也准备做一期视频放在知识星球里面。

-宋星大课堂8月份开课!!!-

课程详情扫描二维码,备注“宋星大课堂”咨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归宋星及chinawebanalytics.cn所有宋星的数字观 » 挠头抠脚——小红书电商,尴尬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