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投效果广告赚钱?故事不是这样的!

在这快20年的数字营销征途上,我发现在数字广告领域,一些很常识的东西,却常常闹出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
 
并且,对这些常识充耳不闻,或者一知半解,结果就越容易把这些本来不是事儿的事儿,变成一些特别严重的事儿。
 
于是,有些朋友问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能让“兄弟部门”以及老大们理解一些事物背后无法被修改的客观规律?
 
我准备写一系列文章聊聊这个话题,起名就叫《“荒唐”数字广告系列》,看看是否能帮助朋友们解决一些棘手的“沟通问题”。这是第一期。
 
第一期目录:
 
1. 效果广告很多时候不是赚钱,是亏钱!
 
2. 不赚钱还投?!
 
3. 怎么能投好?

01 效果广告很多时候不是赚钱,是亏钱!

我这么讲,并不是想否认很多行业内的公司,是要靠效果广告的投放活着的,他们必须在效果投放上赚钱。
 
但很多企业,通过效果广告非常难赚钱,这不是他们的错。
 
我随便举一个例子。比如,牛奶生产企业,他们做效果类的电商投放,ROI很难做到1。再比如,手机的效果类投放,也很难做到1。类似的还有非白牌的日化产品,也难做到1。当然,我相信有不少朋友会说,我自己就经常能做到1以上!但,利用一些细分媒体的小规模投放,和用字节、腾讯这样的大型媒体平台投效果投放,是两回事。前者规模小,做到1以上问题不大,但并不主流。而后者想要做到1以上,那就真的是千难万难。
 
为什么呢?
 
因为本质上今天的效果广告是所有行业一起竞争同一批消费者。
 
比如,同一群消费者,他们既可能买牛奶,也可能买手机,也同样可能是日化产品的受众。所以,所有的相关企业都会一起参与竞价,而不是像过去的搜索引擎竞价广告那样,只是同行的企业相互竞价。
 
此时,不同行业之间的差距就非常显现了。那些具有更高利润空间,价格相对又比较低的商品(低价高利润,二者不矛盾),就很容易在竞价时候做出更高的出价。
 
比如,二类电商、白牌,当然更有游戏(边际成本极低),也包括部分的网服、教育和金融,这些行业企业在竞价的时候,策略更加激进。这些企业(业态)的存在,直接拉高了整体的出价。这样整体广告的价格因它们而水涨船高,其他那些薄利多销的品牌,想要赢得竞价,就必然不得不损失利润和ROI。
 
对于这些品牌或者产品,大规模投放和正向ROI是非常难以得兼的——投放规模大,必然要选择主流效果投放平台,那么必然面临更大的竞争,以及收获更低的ROI。
 
事实上今天效果广告平台的主要客户,就是我前面说的那些竞价策略更激进的行业企业。

02 不赚钱还投?!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有几个问题了。
 
第一:如果ROI都做不到“正数”(把一比零点几的ROI都称为“负数”),那这些品牌干嘛还要投效果广告?
 
第二:那些你说的“暴利”行业,大部分我都赞同,这白牌我就很疑惑了。它们也是利润空间不高的产品吧,比如白牌美妆、白牌电器,它们的价格那么低,又宣传自己是高档成分或者原料。它们做效果投放,怎么可能能挣钱?
 
嘿嘿,这两个问题都是非常好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有广告平台和广告主两个方面的原因。
 
从广告平台的角度看,它需要做一些均衡,不能任由这些“暴利”行业把整个广告资源的空间占满。这些行业把整个广告空间占满有一些坏处,因为“暴利”背后总是容易带来一些道德风险甚至商业原罪。例如,百度的魏则西事件,它实际上直接反映了百度对于医疗行业的极度依赖,据称最夸张的时候,医疗行业甚至贡献了百度整个收入的50%左右。
 
另一方面,广告平台的受众规模如此之大,想要购买各种商品的受众都有,因此,不考虑那些“暴利”行业的商品,而只想买牛奶的用户也是存在的。广告平台仍然可以通过这部分人群,赚到牛奶公司的广告费。
 
从广告主的角度看,广告主也不会因为ROI不到1就放弃效果广告投放,这既是因为这类竞价效果广告是一种不错的“品牌宣传方式”,也是因为效果广告投放能够为他们带来“最初的消费者”,这对于那些新品上市的情形尤为重要。
 
至于为什么效果广告反而是“品牌宣传的方式”,那是因为,效果广告是以点击甚至是以转化为收费依据的,这样,就算品牌企业为点击和转化付出了很高的单价,他们其实也还是“赚到了”广告的曝光。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很有可用性的投放策略。这里就不多说了。如果大家感兴趣“品牌的效果投放”,或者是“效果投放的品牌化”,欢迎大家参加我在8月份举办的宋星大课堂的线下旗舰课程
 
所以,广告平台必然不可能只收纳暴利行业,广告主也不会因为ROI不到1就放弃投放。当然,这个逻辑也能解释为什么有很多小型的第三方ADX,上面基本上都是二类电商、白牌、游戏、在线永久免费小说,还有不能说的特殊商品(你懂的),却没有什么正经品牌。
 
至于白牌,它们是效果类投放的特殊现象。它们的制造成本极低,推广成本又极高,最终在ROI生存战中“富贵险中求”。
 
大部分白牌同样饱受ROI水涨船高的困扰,甚至竞价广告的价格水位的推动者,就有白牌的份。但是,白牌投放效果广告的策略与普通品牌非常不同,它们的核心不在于不断优化,而在于不断测试。效果广告投放与其说是他们的赚钱工具,不如说是他们的测试工具。
 
在测试出结果之后,白牌会立即改变打法,将所有资源all in到能赚钱的白牌产品上:一方面开始不断优化既有的效果投放,此时就将大幅度强化ROI,另一方面将效果广告的投放切换到更多的投放方式上去,例如,增加投流投放,从而获得更高的ROI以实现盈利。
 
白牌的打法对于今天的品牌广告主的效果投放也非常有借鉴意义。我在8月份的线下旗舰课要专门讲他们的打法,欢迎朋友们来听更详细的内容。

03 怎么能投好?

从前面讲的你可能也能感觉到,投好效果广告的意义已经不在于“让它赚钱”本身。
 
但如何能实现你的投放目的?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对于“正经品牌”而言。通常,它包括利用创意、选择产品(或者选择投放版位)、圈选人群(或者是设定前置条件)、利用自有数据,以及堆基建加上不断测试。
 
我一条条跟大家说明。
 
创意:今天的广告投放对于创意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意决定了用户的点击欲望,而点击欲望又直接决定了同样广告出价,甚至更低广告出价情况下,你的广告的更多的展现概率。
 
选择产品或者选择版位:尽管今天的广告平台越来越模糊化版位的概念,但是版位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相对于字节的广告体系,腾讯广告对于版位的选择就很重要。有些媒体广告平台把版位封装在广告产品中,但道理是一样的。不同的行业适用的版位有所不同,我后面会在我的知识星球上持续更新相关的内容,请朋友们关注我的知识星球(创新数字营销与深度消费者经营)。
 
圈选人群或设置前置条件:数字广告2.0时代的核心之一是圈选人群,而到了3.0,则是“告知”平台如何选人。这是一个关键性的转变,文章很难描述清楚,需要听我的大课堂(8月份线下)。
 
利用自有数据:自有数据的作用实际上也是告知平台如何选人。所谓利用自有数据,不仅仅包含让媒体广告系统基于你提供的数据进行学习,还包括进行数据的建模操作。这部分很有实战性,值得花更多时间了解。同样在我8月份的大课堂中会讲授。
 
堆基建和测试:这几乎是今天数字营销的基操了,不止广告营销,内容营销也得做这些。成功的堆基建是成功的数字营销的基础。虽然平台都不乐意堆基建,但是为了增加“胜出的概率”,广告主必须做好堆基建的工作。不过,并不是乱堆,而是科学性地完成。同样,在我8月份的大课堂中也会讲授。
 
最后,我想说,上面一切的背后,是数字营销的思路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特别有意思。
 
曾经的纯品牌营销,比如过去的内容营销,今天却不断增加了其效果营销的价值,甚至内容营销越来越效果化。而曾经的纯效果投放,却又兼具了很多“品牌”意义。不知道是不是轮回。 :P

-宋星大课堂-

课程详情扫描二维码,备注“宋星大课堂”咨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归宋星及chinawebanalytics.cn所有宋星的数字观 » 通过投效果广告赚钱?故事不是这样的!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